打折V信:8
0
8⒐88
470
1867年筹议海防折
今日奏请海防事宜,旨在加强沿海防务,以保国家安全。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外敌侵犯,海防之策势在必行。建议加强海军力量,购置先进战舰,提高防御能力;同时,加强情报收集,及时掌握敌情动态,做到未雨绸缪。此外,还宜加强沿海巡逻,提高警觉性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海防关乎国家安危,责任重大。恳请朝廷高度重视,拨付专项资金,支持海防建设。总之,加强海防建设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要举措,望朝廷采纳。
筹议海防折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
筹议海防折出现在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。1842年,中国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,签订了中英《南京条约》。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,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(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)以及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。此外,《南京条约》还要求中国支付巨额赔款。这些不平等条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,也促使清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。在此背景下,筹议海防折应运而生,主要讨论如何加强海防建设,抵御外来侵略。
1867年筹议海防折
《1867年筹议海防折》是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在1867年(同治六年)奏请设立长江水师,以加强海防的奏折。以下是该折的主要内容:
1. 海防的重要性:曾国藩强调,自海上崛起外国之国,中国海疆渐受其威胁。因此,筹划海防、建立海军成为当务之急。
2. 长江水师的建议:他提出在长江设防,以资控制。曾国藩认为,长江水师不仅可以保卫南京、镇江等要地,还可以协同陆师抵御敌军。
3. 舰队与船炮的建设:曾国藩建议购置铁甲舰、蚊子船等新式战舰,并建设船坞、码头等配套设施,以增强海军实力。
4. 人员配备与训练:他提出选拔熟悉海战之将,训练精兵,以提高海军的作战能力。
5. 经费来源:曾国藩建议通过清查田亩、加征厘金等方式筹集资金,用于海防建设。
6. 与外国的关系:曾国藩强调,在筹划海防的过程中,应与外国保持密切联系,学习其先进经验和技术。
曾国藩的《筹议海防折》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批准,为清朝后期海防建设奠定了基础。这一举措也表明了清朝政府在面临外部威胁时,开始积极寻求加强自身防御能力的措施。
咨询电话:8089828⒋7
0